蔬菜價格有望加速季節性回落
2016-04-21 點擊量:
今年以來,受惡劣天氣頻繁發生和“雙節”消費需求拉動的影響,蔬菜價格大幅上漲并高位運行。后期隨著天氣加速回暖,蔬菜價格有望加速季節性回落。
寒潮天氣推高蔬菜成本
今年以來,受供給不足和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,蔬菜價格大幅上漲,并保持高位運行。從歷史數據看,今年一季度蔬菜價格處于2009年以來的歷史高位,季均價為每公斤5.17元,環比漲45.1%,同比漲28.1%,比前5年平均水平高
28.9%。
今年以來,我國出現了三次“倒春寒”天氣。對我國蔬菜等農產品生產發展和市場供給造成一定影響。
以北京為例。每年的冬春季,南方產區蔬菜在北京市場上的占有率基本上保持在30~35%左右,今年2月份的占有率下降到不足20%。產自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福建、浙江、云南、四川的蔬菜,在北京市場成為短缺蔬菜。
同時低溫雨雪和大風天氣增加了大蒜、馬鈴薯、干辣椒等冬儲菜出庫流通成本,導致出庫價格大幅上漲。北京、上海、福建、沈陽等等地蔬菜供應出現總量偏緊、部分品種提前退市現象,使得蔬菜價格在春節后依舊高位運行。
拉動CPI只因長期保持較低價位
農產品在CPI中的權重約為30%,國家統計局今年1~3月份公布的CPI顯示,2月份蔬菜價格環比上漲29.9%,同比上漲30.%,分別拉動CPI上漲約0.84個百分點和0.86個百分點,創2008年3月以來月度最高漲幅。
需要看到的是,今年春節以來,蔬菜價格對CPI的上漲確實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,但這同時與蔬菜價格長期保持較低價位,即基數相對較低有重要關系。因此,在看到菜價同比上漲幅度大的同時,也需要客觀地看到蔬菜價格整體較低的總體情況。
菜價季節性回落警惕新的賣難
隨著天氣轉暖,預計蔬菜供應總體穩定,菜價有望季節性回落。
若后期沒出現大范圍異常天氣,蔬菜將呈季節性回落的整體態勢;大量應季蔬菜加速上市和小品種蔬菜庫存減少,需要有關部門謹防部分地區、個別品種季節性、周期性、階段性的滯銷賣難和價格大起大落等現象的出現。建議政府做好信息發布和引導工作,并強化產銷對接,加大調運力度,促進市場平穩運行。
長期看蔬菜供需形勢整體趨于寬松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鐮刀彎地區、西部地區蔬菜種植面積增加,加劇供需本就寬松的市場。馬鈴薯主食化政策導向、地方蔬菜價格保險制度創建,拉動地方蔬菜產業發展,也可能增加市場供給。
據了解,全國已有上海、北京、山東、四川、內蒙等10多個省(區、市)以地方財政為主導開展了蔬菜價格保險試點工作,對穩定蔬菜價格波動起到了積極作用。但全國層面尚未建立財政扶持或支持政策,建議從國家層面對蔬菜價格保險制度進行財政支持,以更好發揮價格保險在市場化改革新形勢下的作用。